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当前安顺市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发布时间: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村庄规划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前提,对指导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振兴乡村产业,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安顺仅完成4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2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庄规划和2个非试点村庄规划编制、报批,村庄规划编制推进工作滞缓,显露出诸多问题。一是规划编制缺乏经费保障。部分县(区)由于财政包袱较重,存在规划编制经费保障困难的情况,严重制约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序推进,随着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下步需要编制规划的村庄数量众多,经费保障问题将更加凸显。如,西秀区、普定县财政融资偿债压力大,未能对村庄规划编制做好统筹安排和经费保障,导致村庄规划编制未实质性启动。二是规划编制成果要求较高。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要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统筹村庄发展目标、生态保护修复、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产业发展空间、农村住房布局、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等。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规划”要求做到“图、数、实地”相一致,规范村庄规划数据库成果,经县级政府批复后纳入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有的村庄规划虽已编制完成,但未能达到省自然资源厅规划成果汇交要求,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如,平坝区大屯村、镇宁自治县板袍村,虽经县级政府批复同意,但因规划内容不够完整规范,数据库成果中建设用地图斑占压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问题,多次修改仍未纳入“一张图”系统,不能支撑建设项目的土地供应、规划许可,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三是规划编制缺失农民主体地位。一些村庄规划编制时存在把农民当局外人的现象,一些农民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对村庄规划工作缺乏主人翁意识;一些农民受限于信息不对称,想知道、想参与,却缺乏渠道;一些农民过于关注自身利益,规划有利的就遵从,不利的就抵触。没有落实好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导致大多数村庄规划套用城市规划的编制思路和技术方法。使得村庄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忽视了村庄的现状,从编制目标到用地管理都偏离了村庄的实际需求,缺少可操作性,无法实现预期效果。

针对我市村庄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一是强化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业务培训。进一步开展市、县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业务培训,加大对乡镇、村领导干部的培训力度,加快补齐乡村专业技术人员短板,大力提升村庄规划编制水平,确保规划编制成果能用、管用、好用。通过持续培训,帮助县和镇村充分认识编制村庄规划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逐步提高乡村规划管理业务能力。二是多管齐下化解资金难题。鉴于当前县(区)财政状况,难以安排足额专项资金用于村庄规划编制的情况,可充分挖掘《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及《财政部农业农村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民委 国家林草局关于加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红利,向上申报项目时将村庄规划编制经费纳入申报内容另外可对部分条件较好、急需发展的村庄,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探索规划、建设、营运一体化工作机制。三是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听取村委会、村民代表意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村庄规划编制意义、主要内容、管控要求等,在规划评审、批复时将村民意见收集和采纳情况作为审查要件,不可或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提高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激发农民主人翁意识,把村庄规划的过程变成组织农民、引导农民的过程,变成培育农民、提升农民文明素质的过程,真正让农民从“台下看戏”转为“台上唱戏”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

  •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征集 2025-04-03
  • “中国·贵州”全省统一移动应用平台 2024-11-06
  • 外资企业在华以创新助推“在中国、为世界” 2025-06-10
  •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党中央最新部署 2025-06-10
  • 中美经贸关系优势互补、共生共赢(钟声) 2025-06-10